目前分類:評論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來有一則新聞報導,指出在少子化的陰影下,許多校系都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但是卻有一些科系逆勢成長,其中漲幅最大的竟然是音樂系,這令我非常驚訝。我一直在音樂系任教,以往一直聽到系主任們在為此擔心,沒想到音樂系竟然拚到前面去了。不過畢竟報導的記者不是學音樂的,因此有些關鍵問題並未著墨。

最近幾年來我所任教的幾個音樂系並沒有招生不足的現象,但是明顯有平均程度下滑的狀況。尤其是這兩年,許多音樂系的新生裡面,非音樂班的學生增加了,甚至多過音樂班畢業生。這個現象就很明顯了,就是音樂系的新生人數量沒有減,但是學生的組成背景已經改變了,這一點新聞記者並沒有去探討。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都舉辦的"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是每年的音樂盛會,全國學音樂的學生、樂團、合唱團都會在長時間的辛苦準備之後前來共襄盛舉,除了競賽,也互相觀摩。這個比賽對於參賽者與學校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年度大拜拜"。這個由教育部主辦的比賽宗旨是提升社會的音樂風氣、促進音樂文化的交流與成長,不過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多年來比賽越辦越歪,為了避免抗議,規則和視野越改越小,從制度到場地到參賽的學生甚至是擔任評審的老師處處充滿了荒謬,造成了全台灣音樂學習環境的惡質化,原本是很好的一件事,現在變成了大家都覺得很糟但是卻不得不每年跟著玩(或被玩)的畸形現象。

每個比賽都應該是有明確的宗旨與目標,根據比賽的性質來訂定比賽的規則與內容,可是我們的"全國音樂比賽"的做法卻看不出它到底是要選出真正優秀的音樂家還是只是要讓大家來熱鬧一下就好。依照常理判斷,全國性的比賽應該是要選拔出最優秀的音樂家,就像台灣區體育競賽一樣,選拔出來的選手就有資格當國手。可是音樂比賽好像就不是這樣子。指定曲目常常沒有鑑識度(讓不同程度的人同場競技根本就不公平)、報名沒有篩選(連沒有準備好的學生也可以上台)、A組(音樂班組)與B組(普通班組)曲目沒有區分。這些規定造成比賽時參賽者眾多卻良莠不齊,有很多程度明明不夠或者是根本沒有認真準備的都跑來湊熱鬧,在台上演奏得亂七八糟,甚至是演奏到一半就無法繼續,呆站在台上下不了台,這樣子的比賽根本就是在開教育的倒車,浪費資源、耽誤大家的時間。向主辦單位反映,得到的答案卻是"鼓勵大家參與"。如果只是要大家參與,那就不應該辦比賽,應該辦音樂嘉年華才對啊!既然要辦比賽就應該鼓勵最優秀的選手出來競技,讓大家看到台灣的優秀音樂家激烈競爭,這樣的比賽才會精彩,才有互相觀摩、交流的價值啊!

文章標籤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這些年,很多人都覺得我們的社會沉淪墮落了,我們常常遭遇到許多不公平、不公義的對待:音樂家(藝術家)不被尊重、OOO不尊重我、我們要尊嚴等等。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我們都覺得我們正在喪失尊嚴。我們都要很努力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看起來要活得有尊嚴真的很辛苦。可是,我認為尊嚴是無法靠爭取得到,而是要靠贏取的。

因為尊嚴是靠別人尊敬我們而產生的,我認為尊嚴的建立無法向別人爭取,而是透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別人共鳴感動進而感佩尊敬。其實要贏得旁人的尊敬並不需要做什麼豐功偉業,仔細看看我們的四周,必定有許多值得尊敬的人,有許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克盡職守,做好每一件事情,可以贏得同事的尊敬;有些人甚至把關懷拓展至工作與家人之外,因此贏得了更多人的尊敬。好老師、好司機、好技工、好老闆、好鄰居等等,這些人都會因為大家的尊敬而有尊嚴。

文章標籤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國小音樂班的報考人數年年下滑,「報名人數比錄取名額還少」的現象已經不是新聞,音樂班的主任以及老師們無不唏噓,一方面感嘆曾幾何時,炙手可熱的音樂班窄門已經門可羅雀,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飯碗不保。音樂界確實是有那麼一點灰暗慘淡的絕望氣氛。

為什麼報考國小音樂班的學生劇減,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少子化現象使得學生人數減少,這個論點我並不是很贊同,我們常常擔任比賽評審,民間比賽的報名人數很多,每年的全國學生音樂比賽B組(非音樂班組)不論在質與量上都有超越A組的趨勢。有人覺得學音樂太貴,這我也不贊同,現在音樂老師比以前多,而且各種背景、各種資歷、各種收費的老師都有,而且樂器也比以前便宜,相比十年前,學樂器的門檻已經大為下降。事實上學樂器的人確實有增加的趨勢。從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的絃樂合奏組就可以看到B組學校數、學生數都很多,水準也很高,競爭極為激烈;而其他縣市也多有民間社團式的絃樂團、管絃樂團。為什麼學樂器的人增加了,卻選擇不去念音樂班,這才是我們應該要關心的。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教提琴的老師都感嘆現在學提琴的學生很難教,學生多半不願意規律地練琴。老師希望學生能夠有好的表現,所以就會逼迫學生練很多的技巧與練習曲,可是一般的學生對於枯燥的教材與長時間的練習充滿排斥,與老師拉鋸的結果是無窮無盡的責備與挫折,最後當然是不了了之,學生不但不再拉琴,甚至從此遠離音樂。有許多人在問,學提琴只是為了要當興趣培養嗜好,為什麼要那麼嚴格?如果只是學興趣就這麼枯燥,那要怎麼當嗜好呢?面對這樣的難題,我認為老師需要做一些觀念上的調整。

 

文章標籤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種種原因,近年來報考國中小音樂班的學生人數年年遞減。今年,國小音樂班方面幾乎大部分縣市都呈現了報名人數少於招生人數的現象。為了避免班級人數不足,錄取標準也只好往下調降,形成了音樂班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進而造成了教學的困難。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對國內的音樂學習環境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從特教法修法將音樂資優班改為分散編班開始,音樂班的處境便已是風雨飄搖、打擊不斷,現在音樂班更已到了危及存亡的關頭,音樂專業教育體系正要面臨一波毀滅性的全面衝擊。
      
音樂班原本劃歸於特教法之下,但因為特教法修法之後,不但將音樂資優班改以分散編班,而且也大幅限縮經費。我們一群關心音樂教育的熱心教師們(皆具備各項樂器的專業背景),為了能夠讓音樂班維持集中編班,積極奔走爭取將音樂班從特教法中劃出來,歸到藝術教育法,但藝術教育法的修法工作卻沒有跟上(教育部並不重視這件事),因此音樂班在地方政府以及各級學校中沒有明確的定位,也沒有設立主管單位,當然也就更無法編列任何預算經費。

文章標籤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