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有的提琴專家都知道,提琴學得好一定要從小開始學,一般來說我們認為4~6歲是最好的時機,鈴木教學法的祖師鈴木鎮一認為這個時期的小孩子對於感到興趣的活動很喜歡重複不停地玩,例如小朋友常常會不停地唱同一首歌或是旋律,唱到大人快要發瘋了,而這個特性正好是練琴所需要的。另外,幼兒的學習方式和成人不同,他們是經由實際操作中自然養成,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講解,重要的是老師的幫助之下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將簡單的動作慢慢”演化”成複雜的動作,而且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習慣幾乎可以維持一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基礎的重要性。但是這麼小就開始學琴一定會比較好嗎?除了老師的方法要正確以外,我認為練習的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

練習不是只要大量就好,而是要”正確”。練習的目的是要孰悉正確的姿勢與動作,所以”每一次的動作都正確”比”每個動作都做很多次”重要。另外,這麼小的小孩不管是注意力或是耐力都不可能持久,一次也不可能練很久,所以一次練個二三十分鐘就可以了。動作準確和少量多餐是練習質量的遵循指標。

當然,我們不可能在幼兒這個年紀就放任他們自己練琴,他們需要幫助,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師帶著練,沒有老師陪練就要由家長陪著練,我教幼兒學生都要求一周上課至少兩次,每次半小時,而且要求家長一起上課,因為他們回家要幫助小孩練琴。這樣子就可以減少他們在練習過程中養出壞習慣。

家長陪孩子練琴也是一門學問,多數的家長畢竟是外行,所以上課期間一定要把老師交代的動作弄懂。在家練習的時候家長要記得自己是”輔助者”,而非”監督者”。對於小孩在演奏中出現的怪異動作要提醒而非責備,如果有某些動作需要反覆練習,必須用鼓勵的方式。

另外,家長們也很擔心要求小孩練琴會使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因為練琴與小孩長期拉鋸是很辛苦的。首先,千萬不要把正玩得高興的小孩叫來練習,應該讓他玩到一個段落結束,之後讓得很清楚地知道前一個時段結束,現在要開始下一個時段的”活動”,這樣他們才不會把提琴和”掃興的傢伙”連結在一起,將來從心底排斥練琴。開始練習後每個練習都要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需要反覆很多次才能熟練的段落時要避免使用命令語氣。命令式的”重複十次(或二十次)”會讓小孩會認為是因為他錯了才要被處罰”重複”,應該告訴他”我們多試幾次看看”,在重複多次之後再鼓勵肯定,讓他有信心有成就感。經過練習克服困難並達成目標,這就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遊戲”而非”枯燥無味的無聊事”。

練琴其實還包含”聽音”。大家常常以為只要把音符演奏出來就是音樂,其實還有音色與音準的要求。這方面必須再練琴之外常常陪小孩唱歌與聽音樂,讓他多沉浸於”情感表達”(唱歌)與”感受音樂”的情境裡面,慢慢讓他對於不同的音色和音高產生靈敏的辨別力,所以帶他聽音樂、參加音樂活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當他的聽力敏感度增強之後,對於自己演奏出來的聲音也會特別敏感,當然慢慢就可以自己辨別自己是不是正確演奏了。當他的自省能力提升上來之後,練琴效率提高,家長也可以慢慢放手讓他自己練了。

透過具體的方法與正向鼓勵的心理引導以及練琴以外的興趣培養,可以使練琴變成一件有趣的遊戲,練琴的效率提高了、進度加快了,小孩反而會期待更難的挑戰。周而復始,小孩子慢慢就能培養出信心與耐心,樂此不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