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學一般樂器共同需要的條件,本篇要介紹學小提琴特別需要的條件:手型、肢體協調度。

光是手型就有很多要求:一般小提琴學生碰到瓶頸的時候常常哀嘆自己的手不夠大,所以很多人認為"大手"是拉小提琴的優勢。其實所謂的"大手"也是講究的,以下的說明把大手定義得更清楚

  • 手指的形狀     手指的形狀不只要修長,而且要像竹筍一樣,靠近手掌的地方略粗,到指尖略細,這樣可以使手指按在弦上的時候扎實有力,又不至於按到隔壁的琴絃。指尖必須像一塊肉墊而不是真的"尖尖的",按絃時手指可以完整包覆住琴絃,這樣的手指形狀才是最完美的。
  • 手指的長度     手指長的優勢就是按絃的時候方便擴張,不過要特別關注左手小指的長度,因為小指是很弱的手指,又常常需要伸張出去,所以小指短的人會非常吃力。小指的長度在手掌併攏的時候必須要超過無名指的第二指節線。
  • 手掌的長度大小 手掌的比例不能太大,同樣大小的手,若是手掌大,就表示手指短,若是手掌太大,就會嚴重影響到按絃的姿勢與動作了。
  • 手臂的長度比例  前臂與上臂的比例要均衡,手臂的長度與比例最直接影響運弓的動作,手臂太短的話拉奏弓尖部分就會很困難。前臂與上臂長度比例不同,運弓的動作也必須調整。左臂的部分,如果上臂很短,那麼在演奏低音絃的高把位時就會有困難。

手大、手指長還不一定就萬事大吉的,手指的動作還需要靈巧迅速,有些人的手雖然夠大夠長,但是動作卻怎麼練也快不起來,這種狀況也不少。

肢體協調度:

我在先前的很多篇文章都有提到雙手拉琴的動作是完全不對稱、不協調的,在這裡要再詳細地解釋一番。首先,左手的手指按弦的動作是上下動,同時手臂和手腕要配合音域的高低換把位順著指板前後移動;而左手在忙著按手指、找音符的同時,右手要脽平左右移動拉弓。最基本的演奏就已經包含前後上下和左右同時控制六個方向的動作,任何人都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些動作,更別說是隨心所欲地移動了。

再來,在音樂旋律的段落中,左手常常需要動作迅速地演奏音符,而右手卻必須緩慢穩定地拉動琴弓,剛好是完全相反的動作。另外,當演奏非常快速的音群的時候,一般觀眾看到演奏者的雙手飛快地演奏每個音符,好像每個剎那雙手都剛好配合同時拉奏出一個一個的音符,可是其實在演奏每個音符的時候,左右手的動作是有些微的時間差的。因為左手要先在指板上按好位置,右手再拉動琴弓摩擦琴絃,這樣才能完成一個音符的聲響。像這樣千百個極速動作要有多麼好的協調度才可以配合好呢?

所以,拉小提琴不但需要手指靈敏迅速,還需要很高的雙手協調度,不然練起來雙手老是卡住或打結,格外挫折。

以上是我歸納這些年的觀察所得到的結論。對於學樂器、學音樂來說,天分是必須的。一分耕耘一收穫在學提琴這件事上我有不同的看法:成功的小提琴家不是靠1分才能加上99分努力;而是1分才能成以100分的努力。如果你很幸運,有很2分的才能,那麼你只需要50分的努力。如果你很不幸才能是0分,那真的很抱歉,一百萬分的努力也只能拿鴨蛋!不過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勸大家不要拉琴,因為大部分的人作為一個愛好者,學琴是人人都能學的,只是希望大家要務實地看待拉琴,尤其對於小孩學琴的目標要衡量清楚,我們是希望孩子喜愛音樂,進而喜歡用提琴拉出自己喜愛的歌曲,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卓越,想拿提琴當專業。

arrow
arrow

    Violinchi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